寻常球鼠妇

寻常球鼠妇

寻常球鼠妇

科学分类

界:

动物界 Animalia

门:

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

亚门:

甲殼亞門 Crustacea

纲:

软甲纲 Malacostraca

目:

等足目 Isopoda

科:

球木虱科 Armadillidiidae

属:

球木虱属 Armadillidium

种:

寻常球鼠妇 A. vulgare

二名法

Armadillidium vulgareBrandt, 1833

寻常球鼠妇[1](學名:Armadillidium vulgare)又称寻常卷甲虫[2]、球潮虫[3]、球𧑓蝜,(古時又稱伊威、蛜蝛、蜲繇、蟅)[註 1][需明示出處],中國某些地區土話俗稱西瓜蟲[4]、皮球蟲[5]、藥丸蟲、團子蟲、不倒翁蟲。喜欢在潮湿阴暗处生活,在受到驚擾時會捲成一團,與犰狳相似。

球鼠婦身體大多呈長卵形,成體長9—15mm,頭部呈黑色,背甲各節密布褐斑,中央具縱線,縱線由2條黑褐色平行線構成,前後寬度等長,體側之背甲端部各有1枚白色斜斑及圓斑,端部有黃色分布。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头部两侧各有一黑点,即复眼结构。球鼠婦的复眼可感光和成像。

背腹扁平,背面有光滑與粗糙顆粒兩種造型,背中央有一條黑色縱紋,兩側具黃色的斑紋,膚色呈灰棕色、灰藍色、灰黑色,血則呈白色,繁殖能力強,是一種小型陸生甲殼類节肢動物,而不屬於昆蟲。

牠們分布在海邊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,可以在潮濕、温暖及有遮蔽的環境如分解中的落葉和土壤中發現,通常以苔蘚、地衣、樹皮等腐敗有機物維生,也會啃食農作植物根部,一旦進入住宅後很快就會因缺水而死亡。另外,牠們晝伏夜出,具負趨光性、假死性,而且外殼有層薄油,不易被蜘蛛網等黏住,不像昆蟲和蜘蛛那樣高度適應於陸地上生活。

备注[编辑]

^ 根據《于湖詞校注》蛜蝛可能是鼠婦,而非球鼠婦,書中內容形容其“似白魚”,並非此物種形態,見:https://books.google.com.tw/books?id=Mxu0EAAAQBAJ&pg=PA226&dq=%E8%9B%9C%E8%9D%9B

參考[编辑]

^ 中国科学院,海洋研究所;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. 存档副本. 海洋科学. 2006, 30 (9-12): 88,89,91 [2023-07-24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-07-24).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(帮助)

^ 中囯动物学会,中國科学院,动物硏究所; 科学出版社. 存档副本. 动物学报. 2000, 46: 259,261,262 [2023-07-24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-07-24).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(帮助)

^ Stephen C. Sterns. 演化,生態和行為的原則. 自學書院. : 183 [2023-07-24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-07-24).

^ 西瓜虫会咬人吗,家里的西瓜虫怎么消灭掉?, [2020-04-19],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09-23)

^ 皮球虫, [2020-04-19],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09-23)

延伸阅读[编辑]

[在维基数据编辑]

《欽定古今圖書集成·博物彙編·禽蟲典·鼠婦部》,出自陈梦雷《古今圖書集成》

规范控制数据库:各地

日本

分類單元識別碼Armadillidium vulgare

维基数据: Q1300629

維基物種: Armadillidium vulgare

AFD: Armadillidium_vulgare

ARKive: armadillidium-vulgare

BioLib: 32816

BOLD: 9668

BugGuide: 94180

CoL: GRLD

EoL: 1021952

EPPO: ARMAVU

EUNIS: 243225

Fauna Europaea: 218143

Fauna Europaea(新版): 60cab1c9-f397-44d1-a29c-1794dd05363e

GBIF: 2203611

iNaturalist: 56083

IRMNG: 10601975

ITIS: 93250

NatureServe: 2.113151

NBN: NBNSYS0000008572

NCBI: 13347

NZOR: 5032ca67-fd93-4b60-9d80-c0ee0dfb970a

Observation.org: 20830

OTL: 776700

WoRMS: 257832

Armadillo vulgare

维基数据: Q109653980

GBIF: 4416693

相关尊享内容